立案不起诉会坐牢吗_不立案和不起诉的区别

硬件:Windows系统 版本:11.1.1.22 大小:9.75MB 语言:简体中文 评分: 发布:2020-02-05 更新:2024-11-08 厂商:telegram中文版

硬件:安卓系统 版本:122.0.3.464 大小:187.94MB 厂商:telegram 发布:2022-03-29 更新:2024-10-30

硬件:苹果系统 版本:130.0.6723.37 大小:207.1 MB 厂商:Google LLC 发布:2020-04-03 更新:2024-06-12
跳转至官网

在法律领域,立案和不起诉是两个常见的法律术语,它们在司法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人对于立案不起诉是否会坐牢存在疑问,不立案和不起诉之间的区别也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小编将围绕立案不起诉会坐牢吗?不立案和不起诉的区别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知识。
一、立案不起诉会坐牢吗?
1. 立案的定义与作用
立案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对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行为。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第一步,其作用在于明确案件性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不起诉的定义与作用
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后,认为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作出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
3. 立案不起诉与坐牢的关系
立案不起诉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会坐牢。如果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犯罪嫌疑人将不会受到刑事处罚,也不会被判处监禁。
二、不立案和不起诉的区别
1. 审查阶段不同
不立案发生在案件审查阶段,此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人民法院尚未决定是否启动刑事诉讼程序。而不起诉则发生在案件审查后,检察机关已经决定启动刑事诉讼程序,但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不符合起诉条件。
2. 法律依据不同
不立案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人民法院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不起诉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检察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3. 法律后果不同
不立案意味着案件不会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不会受到刑事处罚。而不起诉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将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或其他法律后果。
三、不起诉的适用条件
1. 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
如果犯罪嫌疑人确实没有实施犯罪行为,检察机关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2. 犯罪事实显著轻微
犯罪事实虽然存在,但情节轻微,不足以追究刑事责任,检察机关也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3. 犯罪嫌疑人自首、立功等情节
犯罪嫌疑人自首、立功等情节,可以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检察机关也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四、不起诉的程序
1. 审查程序
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时,应当全面审查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确保案件符合不起诉条件。
2. 听证程序
检察机关在作出不起诉决定前,可以举行听证会,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辩护人等人的意见。
3. 决定程序
检察机关在审查完毕后,应当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并送达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当事人。
五、不起诉的救济途径
1. 犯罪嫌疑人申诉
犯罪嫌疑人不服不起诉决定的,可以向上一级检察机关提出申诉。
2. 被害人申诉
被害人不服不起诉决定的,可以向上一级检察机关提出申诉。
3. 申诉期限
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应当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十日内提出申诉。
小编从立案不起诉会坐牢吗?不立案和不起诉的区别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立案不起诉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不起诉的适用条件和程序。在司法实践中,正确把握立案不起诉的区别,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建议:
1. 加强对立案不起诉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2. 完善不起诉制度,确保不起诉决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3. 加强对申诉案件的审查,确保申诉渠道的畅通。









